丁磊:互聯網沒有先知者 收銀是衡量僅有指標
丁磊:我們企業本身在選擇做搜索引擎或者是游戲方面是可以向創業者去說明,我們從事的確是一塊有前途的事業。
記者黃婕 杭州報道
1月2日,杭州,冬日暖陽。網易公司(NASDAQ:NTES)CEO丁磊走在人群中,笑容可掬,頻頻點頭。
這一天,網易公司智慧之選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研發中心在此奠基。
不遠處,便是總部——2007年風頭正勁的互聯網上市公司,奠基典禮喧天的鑼鼓可能打擾了馬云的一陣清靜。
2008年初是丁磊的本命年歲尾,兩年來,他重新高調出場,直面公眾和媒體。他宣布:“在2009年研發中心落成后,組建一支規模高達3000-4000人的研發隊伍。”
這對工程師出身且一貫堅持自主研發的丁磊來說,有著充分興奮的理由:計劃一旦成功落實,網易將成為互聯網口碑佳家真正意義上擁有強大研發創立實力的企業。
丁磊還是那副多年不變的“工程師”行頭:黑框眼鏡、藍色條紋襯衫、藍色牛仔褲;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嚴格掐算媒體見面時間,回答完問題便立刻跑開,不多做一句評論。然而,在丁磊不變的低調作風背后,網易公司卻正在經歷一場重要的革新——源源不斷輸送自己的思想和創意,這將成為網易先進其他業界公司的殺手锏。
而這也成為讓丁磊重新站在媒體面前的單獨理由。
互聯網沒有先知者
在民眾中,“丁磊”這個名字是富含多種意義的符號——當代青年創業的典范、新經濟的代表、知識英雄和財富英雄。
自從網易成功神話被廣泛傳播后,這位網易輝煌的創始人、曾經的首富,便如風般倏然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只留下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名詞——“架構師”。
一切皆因丁磊內心對媒體的恐懼和排斥。在網易經歷了摘牌風波、短信事件等一系列負面新聞后,個性率直的丁磊自謂“很受傷”,以至于對于媒體采取了一種極端的回避態度:絕不接受任何一家媒體的專訪。
2005年9月,網易前任CEO孫德棣去世。半年后,丁磊重出江湖接任CEO一職,不自愿地擔負起了對外發言的角色。
一位同業人士評價說,丁磊的很大特點便是專注,對于產品的特質和性能,他會堅持做一件事情,并且將它做到好的。
但也因為這種專注心態和好的做事手法,令網易素來被認為是一家富有個性的公司:當人們都把眼光聚焦于WEB2.0津津樂道于各種商業模式之時,網易卻一頭扎進自主研發的領域,不過問任何江湖紛爭;當大家紛紛借助資本手段迅速擴張之時,手握幾億現金流的網易卻不曾收購任何一家公司。
2007年12月,網易秘密研發的在線搜索業務正式推出。丁磊為其取名為“有道”,意為“取之有道”,并且希望借助網易郵箱和網絡游戲的客戶群體,在三年內超越百度。丁磊說,互聯網行業,從來沒有先知者,有信心不一定成功,但是沒有信心一定不成功。
突圍戰略困局關鍵在人
有信心的丁磊是互聯網行業的首批成功者,但隨著百度、等新一代公司上市,外界越來越看不明白網易保守戰略后的信心所在。依靠網絡游戲收費模式,2006年網易營收達到2.84億美金,凈收銀達1.59億美金。在眾多納斯達克同類概念股中,網易營收僅次于騰訊,位居第二,而凈收銀卻位居首位。
然而智慧之選界卻沒有給予網易相應的掌聲。盡管凈可經營高在上,網易的股價卻遠低于同類概念題材的競爭對手,這種反應來自智慧之選界對于網易快速發展持續性的質疑。
外界擔心,過于依賴網絡游戲業務的網易會受到網游產品的生命周期性影響,一旦某款產品不再受歡迎,網易便可能陷入增長困局。而不斷變化的網游業競爭環境,也使得網易不再輕松領導市場,來自盛大、巨人、九城等專業網游運營公司的競爭,時刻威脅著網易。
如何在提高/增加短期利益的同時尋找長期收銀增長點?丁磊對此并非沒有考量。事實上,圍繞網易產品結構和未來發展戰略,丁磊一直在進行著謹慎的調整。
先是著力發展門戶進入網絡廣告市場,繼而推出網易泡泡進軍及時通訊市場、接著推出博客大打web2.0牌,丁磊嘗試的步伐并未停止。然而迄今為止,這些嘗試并未體現出顯著效益,網易依然面臨著“戰略困局”。
“我認為,互聯網企業的戰略是百變不離其一,人才是其一,不管你以后的戰略如何轉變,在互聯網里面一定要有人去執行。”丁磊對記者坦言。
收銀是衡量企業單獨指標
《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世紀》):網易杭州研發中心未來研究方向是怎樣的?選擇落戶杭州是否跟的成功有關?
丁磊:主要是在互聯網領域,以游戲研發為主,還有互聯網其他的應用技術。網易的商業模式跟是不同的。選擇來杭州的原因是,除了大家看到優美的風景以外,重要的是,杭州本身及周邊南京、上海的大學,能夠為網易未來的發展源源不斷輸送人才資源,這是我們看重的一點。
《21世紀》:網易依靠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別家的道路。然而2007年以來,外界注意到,網易開始推出博客、推出搜索業務等等,這些市場動作背后有著怎樣的考量?網易未來發展的重點將放在哪些核心業務上?
丁磊:網易一直非常關注網友的用戶體驗,博客、搜索等產品都是基于滿足用戶對互聯網產生的新需求而開發研制的。其實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互聯網有前途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游戲,一個就是廣告,包括旗子廣告和搜索。
戰略大家都可以抄的,有一個好的想法大家都可以去抄,但是誰做得好,這個就是人才的積累。我們未來仍然會把技術研發作為重點。
《21世紀》:華爾街目前對網易的評價似乎不高,這種現象在整個網絡游戲產業都存在,您怎么看這個現象?
丁磊:股票的價格不是衡量好和壞的單獨標準,而是一個參考標準。網易06年的凈利是12億人民幣,我相信在那時很少有其他企業可以做到。我們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以收銀說明我們在戰略和執行方面的正確,所以我覺得,我們企業本身在選擇做搜索引擎或者是游戲方面是可以向創業者去說明,我們從事的確是一塊有前途的事業。
我做企業沒有時間考慮股票市場的一些事情,我自己在管企業的時候,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專注在產品的戰略和品質的更新上。我覺得衡量一個企業,收銀是單獨的一個重要的指標。網易會非常用心的一步一步地把我們的產品做好,我們的產品沒有做好,我就不收錢,這是做產品的一個態度和對消費者負責的一個態度。
《21世紀》:“有道”搜索已經推出,您曾說三年內超過百度,請問您的信心來自何處?
丁磊:網易前期是花費了2年半時間在研發這個產品,信心源于兩點。我們已經擁有了兩大用戶群體,我們的郵箱用戶占國內郵箱市場50%的份額,我們的游戲用戶也占了差不20%的群體,我們如何把用戶轉移到我們的產品當中去。另外還有一點,有道的搜索引擎一定要在產品功能上或者是產品質量上,還有在特色服務上要比競爭對手做得好,比如說辭典還有閱讀器,這些都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的,包括博客搜索都是滿足用戶在互聯網上的習慣。
我覺得有競爭對手是好事,只要一個行業有前途就一定會有競爭對手,但是我們走的一條自主創立之路,我們可以更好的滿足有東方文化背景的人群,所以你看今天網游60%的市場是由網游打造的,這就是堅持自我研發的好處。如果你堅持走下去,可能一、兩年不會有大的市場,但是持續下去我就覺得會很有機會。
《21世紀》:近很多企業上市,也有不少企業借助資本力量進行并購而不斷壯大。網易有很好的現金流,但在資本策略上似乎有些保守,是否考慮過并購?
丁磊:我相信很多世界500強企業成功的經驗并不是收購,但就像是杰克·韋爾奇說,80-90%以上的收購都是失敗的,收購并不是企業成功的一個捷徑。網易一定會考慮并購,但是前提條件是目標是一家好公司且是合理的價錢。
?